一
我的家乡水龙湾,
地处大湘南。
村前小河绕郴山,
蜿蜒北去入潇湘,
奔流到海不复还。
村后铁路连京广,
祖国的交通动脉南通北达,
与全国各地铁路交织成网。
二
我们水龙湾,
乃明清时代的古老村庄。
一栋栋鸡冠垛的青砖瓦房,
写满了年代久远的历史沧桑。
四横十六直的条条村巷通道,
或用青石板铺路,
或以长条石拦边,
再用鹅卵石铺设成各种花纹图案,
看起来赏心悦目,
走起路来平平稳稳,
给人们带来出入平安的保障。
三
我们水龙湾,
宏公祠堂雄伟壮观,
十分气派地挺拔在村中央。
檐高一丈六,
六丈宽的横截面,
三十六丈长的进深,
门囗两个巨大的青石打磨的鼓锣钱。
鼓锣钱上雕龙刻凤,
寓意龙凤呈祥。
前有雨棚后有神坛,
内有一座戏台楼,
戏台楼前大丹墀,
两边女楼花格子窗,
供贵妇淑女在楼上看戏免遭不良子弟干扰和侵犯。
丹墀后面官厅屋,
是族人办学酒、设寿宴,
举行婚礼庆典的地方,
也是供本族那些身份尊贵的男人和嘉宾看戏的雅座。
其他一些普通族人和外来人员,
只能在露天的丹墀坪里看戏。
当然了,这只是在以前旧社会如此安排,
解放后彻底打破了封建的枷锁,
不分族内外男女平等,
都可以或坐或站在一起看戏了。
无论好位置和差位置,
谁先占住是谁的,
这样公平又合理。
四
我们水龙湾,
座西朝东方。
村前直线约千丈,
便是巍峨磅礴的五盖山。
五盖山是个好地方,
那里有个国际狩猎场,
供国际友邦人士前来游乐玩耍。
渴捧清泉饮,
饥摘野果餐,
风景宜人,令人流连忘返。
五盖山南面,
冬暧夏季凉,
是一些富豪大款避暑休闲的首选之地。
常年有寿福老爷庇护,
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五盖山的云雾茶,
以往只是进贡给皇帝喝,
现在有钱的寻常百姓也可饮。
五盖山北面,
地下埋藏着许许多多的宝藏。
天字号、玛瑙山、土地堂,
后坦、龙潭、王仙岭,
还有打鼓岭,
以及观山洞、柿子园和东波,
许多有色金属矿,
给历代郴州人民带来了
源源不断的财富。
五
相传我们水龙湾的祖先,
就是在打鼓岭办银矿发财起家,
这才由老屋里开枝发叶,
下水龙、上水龙、谷蓬、
衍生出坦岭、坳上、水秀屋、
大塘湾、新塘、上宇、中天坂、
塘背、东湾冲、金竹、桥头、青龙首,
以及大开湾和李家湾……
全都是明清时代的古老村庄,
一栋栋鸡冠垛的青砖瓦屋,
写满了年代久远的历史沧桑。
至九五年重修族谱时,
湘南李氏几十万,
另有一支到广东,
还有一支在四川。
六
我们水龙湾,
以前是个好地方。
邻近村女都欲嫁到水龙里,
不愁吃平不愁穿。
田多地肥沃,
水利条件好,
旱涝有保障。
平展又开阔,
出门不怎么爬坡。
可是,现在,
只因村官见识少,
一条去五盖山国际狩猎场的致富公路,
村官拒从村前经过,
村后的京广铁路也因修复线时改道了,
现在我们水龙湾,
变成了一个死旮旯,
交通不便,无论出行去郴州,
还是到良田和宜章,
须绕很大一个圈。
邻近村女再也没谁愿意嫁到水龙湾里来。
所以,我们水龙湾的单身汉越来越多了,
不想办法到外面去打拚,
很难找到那个她,
组成一个幸福的家……
七
我们水龙湾,
以产粮为主,
别无什么其它的特产。
年年稻谷加稻草,
仓里厫里粮满满,
家家都有饱饭吃,
人人身无几文钱。
七六年起种杂交稻,
光是我队那年粮食增产六万斤!
记得那年大年三十晚上,
我写了副对联贴在大门口:
搭帮袁隆平我队种上杂交稻,
感谢地工组粮食增产六万斤。
横批是:能吃饱饭。
第二天大年初一,
我家大门口围了很多人,
都说这副对联写得好。
(注:地工组是地委工作组的缩写,七六年郴州地委工作组在我们水龙大队蹲点。)
八
我们水龙湾,
村后铁路那边的后龙山,
八公井水出了名。
只要没得死症病,
伤寒感冒不用去找医生看,
喝喝八公井水,
比吃什么灵丹妙药还灵,
水一进肚病就除,
身体健康寿命长。
市上卖的各种矿泉水,
哪有咱们水龙湾的八公井水强!
九
我们水龙湾,
下头湾里昔时有个李孔文,
继祖业有几十担谷田。
年年没日没夜辛勤积肥,
精耕细作管理好,
年年增产,岁岁丰收。
有人向他求取增产增收的经验,
他说“我是‘扁担增’。”
的确他是“扁担增”,
一年四季,除了落雪落雨天,
除了春耕播种和秋收的日子,
他几乎每天肩头不离扁担,
扁担不离肩头……
春天每日割五担嫩木叶,
夏秋两季每日割五担草,
冬天每日砍五担冬青,
挑到田里给做肥。
他家那田里的肥铺了一层又一层,
苍天不负苦心人,
年年获得大丰收。
后省吃俭用,
购置八百担谷田,
成了我们水龙湾里的大地主!
他长孙李楚,
北大毕业生,
参加湘南游击队,
任游击队一大队长,
解放后一直在武汉搞国防科研工作。
在游击队弹尽粮绝的艰难时期,
李孔文多次慷慨解囊,
捐粮捐款,助游击队渡过时艰,
对郴州及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十
改革开放后,
我们水龙湾里的年轻人大都出外打工了。
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家,
偶尔有些年轻人在村里来去匆匆,
也都是些在本地厂矿企业谋生,
或在附近工地上做包工头,以及大小或小工,
早去夜回的青壮劳力,
去也匆匆,回也匆匆——
于是,我们水龙湾门囗的许多秧田都被申请建房了。
一幢幢现代化的小洋楼拔地而起……
2020年6月14日怍
作者:快乐春鸟,实名李发春。男,1958年生,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水龙村上一组村民,现暂住在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新四小坑尾久亦电子厂员工宿舍。自幼爱文学,业余喜欢读读写写。别无其它嗜好。
(作者:快乐春鸟2020-06-14发于现代诗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