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村的冬日
张帆
叶枯草黄
而杨柳翠绿
一塘清水
映着红日
满池流金闪烁
雾中的亭台楼阁
时隐时现,矇矇眬眬
迂回的画廊,挑飞的檐角
藏在一层白纱里
显得十分害羞
村旁的杉树林
虽然显得萧条稀落
但迺劲交错的树枝上
歇满了恋家的麻雀
围着乡愁,从村前飞到村后
踏着怀旧的青石板小路
心中寒意不觉
北风嘲我痴,我笑北风破
想起远方的故乡,路旁的芦花
正在风中婆娑
陈王村的冬晨
张帆
天还沒有明
北风就在村口呜呜地叫鸣
路两旁落光了叶子的水杉树
用几根树枝最简洁的线条
就勾划出了东方微微发白的云
应田公路上拖石头的大卡车
永远不知疲倦地
日夜为家人奔跑着生活
车厢后扬起的一团团蒸汽
凝成一缕缕水雾,袅袅升腾
给陈王村穿上了一件洁白的纱裙
迂回在画廊的青石板小径
落满了细细碎碎的冰雨
走上去,不滑,也不趔趄
因为陈王村的村民
为人做事
都是一步一个脚印
村前屋后的菜园
绿绿葱葱,一片生机
霜打之后
色更青,味更甜
青的是陈王村焕发的精气神
甜的是陈王村淳朴的乡情
远道而来的麻雀
一会儿飞到村前
一会儿飞到屋后
不飞远,也不飞走
像出门在外打工的人们
恋家,恋陈王村
湾子旁的池塘
虽然水有点寒冷
但很亮,很清
像父老乡亲的眼睛
在水波泪光的盈盈里
祈盼着远方的亲人早点回家过年
陈王村冬日正午的阳光
张帆
陈王村冬日正午的阳光
很不值钱
到处都是
白花花的闪亮
随处可见
女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
围在栽满了青菜的院子前
把春耕秋收的劳累
晒得懒懒洋洋,她们里长外短的家常
像多余的阳光爬到了墙外
男人们呢
在村委会旁边的休闲亭台
下的下像棋
听的听收音机
悠然的心情像阳光灿烂
只有早上喝了三两米酒的老陈头
晕晕乎乎地躺在墙壁下的藤椅上
眯着阳光迷离的双眼
不知是在回味米酒的滋味
还是在回忆人生的过往
一阵清风从池塘杨柳梢上吹夹
空气中弥漫着腊肉腊鱼的年味和
悠悠的冬梅香
而地上
阳光像金子一样明明晃晃
陈王村冬日正午的阳光
晒着米豆皮
晒着萝卜条
也晒着村民粗茶淡饭
而又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陈王村冬日的黄昏
张帆
山瘦
云昏
小河得了相思病
绯红的心思一天天变浅
黄草
枯藤
一弯残阳似镰刀
割着乡愁染白的芦苇
高岗上
一只歇在老树的乌鸦
迷失了回家的方向,被寒风
吹成了一团孤寂的黑影
村前迂回的小径
像盼归
愁肠百绕地消失在
远方冷冷的暮色里
陈王村农户的屋檐
张帆
春堆肥
夏放筐
秋天不是挂着红辣椒
就是码着五谷粮
冬天呢
吊着腊肉
串着香肠
满村都是年味香
其实,屋檐
堆的不是谷,不是粮
而是日子的幸福
生活的安康
其实,屋檐
挂的不是腊肉香肠
快过年了,挂着的都是
父母的牵挂,亲人的盼望
陈王村嗮豆皮的婆婆
张帆
阳光很亮
婆婆阳光下的白发更刺眼
旁边篾席上的豆皮
享受着阳光和婆婆的爱抚
像孙儿一样睡得很香甜
晒豆皮的婆婆
时而翻翻豆皮
时而打打瞌睡
她垂下头的一瞬间
打了桐油的椅子弯得像她的背
老人老了
不要怪老人坐不稳
也不要怪椅子太滑润
那把椅子
也坐过她曾经的年轻
老人老了
晒着太阳,守着豆皮
她就觉得日子踏实安稳
仿佛篾席上晒着的
是她三生的幸福
我逝去的外婆,就像那个老人
每年快要过年的时候
外婆都会背几蛇皮袋子豆皮
走这家,串那家,把她勤劳善良的美德
分享给每一个后人
陈王村的村口
张帆
村口
总有一条通向远方的大路
那是祖辈为了把子孙们送出去
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村口
总有几棵迎风而立的老树
那是先辈们在为她的子民
求安祈福
村口的老树上,总搭着一个喜鹊窝
她在告诫出门在外的人们
外面再好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村口啊村口
总有一排坟墓埋在旁边的山坡
千年万年
那是永远的乡愁
在陈王村的某一个冬夜
张帆
在这个睡不着的夜晚
走在陈王村的碎石小径上
心潮难平
思绪万千
从精准扶贫
到乡村振兴,过去了一年又一年
除了增添了满头的白发
就剩下这张苍老的容颜
曾经在扩挖塘堰时栽下的杨柳
早己成树成林
走上前去
她己不认识我是何人
坐在村委会前的亭台中
一幕幕的回忆,像月光
撒满了石凳,可谁知
那是我再也拾不起的从前
忧伤吗,欣慰吗
无从说起
只觉得心头
像从水面掠过的一阵寒气
恨吗,爱吗
谁又能说得清
只觉得过去的这么多年
比杨柳树上凋落的一片黄叶还轻
一切似逝水
一切如云烟
只有今晚的月亮属于我
属于一个流落他乡的不归人
陪着月亮,默默的往前走
不言语,不感伤
任凭月光落在我的身上
将单薄的影子拉得像孤独一样冗长……
作者简介:张帆,男,出生于70年代。写诗多年,也发表过作品。现就职于湖北省应城市水利和湖泊局。
(作者:张帆2023-12-24发于现代诗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