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禹之鼎的作品谈谈清代肖像画的时代特征

2019-09-12 13:49 来源: 现代诗歌网 移动端访问

禹之鼎的肖像画,既受曾鲸影响,又不为其所囿,显示出多种面貌。他有纯用“墨骨法”的,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纳兰性德像》轴;又有纯用白描法的,如南京博物院所藏的《王原祁像》轴、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念堂溪边独立图》卷,但更多运用的是江南画法,以重彩晕染为主,所谓“两颧微用脂赪晕之,娟娟古雅”(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如《燕居课儿图》卷、《西斋行乐图》卷等。

清初以前,已形成独立画科的肖像画,除传统的单线平涂法和白描法外,还出现了江南画法和墨骨法。如清·张庚《国朝画徵录》所述:“写真有两派,一重墨骨,墨骨既成,然后敷彩,以取气色之老少,其精神早传墨骨中矣,此闽中波臣之学也:一略用淡墨,勾出五官部位之大意,全用粉彩渲染,此江南画家之传法,而曾氏善矣。”江南画法出现稍早,主要在传统基础上发展,面部用墨线勾出轮廓后,略用淡墨干笔晕染出明暗起伏处,再以赭色或胭脂复勾五官主要部位,然后全面敷色,根据不同对象的肤色和不同部位的深浅,用粉彩层层积染,以显现出结构上的明暗凹凸变化。这种以色晕为主的画法,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肖像画的质感和立体感,又比较鲜亮明快。曾鲸创立的“墨骨法”,则汲取了西洋画的“明暗立体法 ”,并以墨晕为主。

在勾勒轮廓后,面部的结构起伏和明暗凹凸,均用淡墨渲染出来,而且“每图一像,洪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清·姜绍书《无声诗史》)。最后再罩上一层色彩。这种画法,使结构更显坚实、明晰,也更富立体感,故又称“凹凸法”。曾鲸亦兼善江南画法,然所立“波臣派”,则是以“墨骨法”为特点的。

现代诗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