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叫李常苹。她出生地龙孔,排行第四,哥常鑫,姐常秀。哥初中毕业,到电厂当学徒。姐早早嫁给廖姓大家,是孝姑镇上一霸。可好景不长。到了49年,廖虽无血债,但罪不可恕。到新疆服刑到七一年。可怜常秀拉着一群幼崽,生活极其艰难不讲。
母亲从小离家,在外求学。到犍为女中读书时,因为超龄,外公把年龄少报了两岁。记为二七年生。两年后犍为女中毕业,然后到省城再读。
从犍为辗转到成都。当年从龙孔场出来乘的交通工具还是冈碳驱动的车子。据说是成都张军长的坐车。车到牛华要休息一晚,第二天再乘车北上到成都省城。
省城女子高中校是李文俊的。他是李群擘的四弟。李常苹的父亲叫李群擘。自然是我妈的四爸或四叔了。估计也不会交费用吧。这个妈可没讲过这个事的。只知道另外还有三外公的儿子李常章,二外公的女儿常青及后来成为我四外婆的代传富都在一个班读书。
我四外公自己办学,当校长。他是四川大学英语专业首届毕业生。生于06年,于92年去世。
时间来到1948年,母亲可能没有考上大学。四外公就写了一张条子,推荐我妈到西康省上大学。就是当年丁佑君就读的那所学校。不知道是她胆子小,还是当年时局动荡,被家长阻拦没有去。
之后她就回到了龙孔。先去了当年的征粮工作隊。不过是没干多久她便离职。后来加入教师队伍。先到泉水,她说经常一个人走夜路云云。再后来就认识我父亲。之后到我出生。母亲在我要两岁不到时,又诞下一妹。这样有点忙得不可开交。于是请人助养。陈姓女子农村人,不怎么有耐心,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把我妹养得病了。饮食伤肝而亡。
后母亲对我关怀有佳,生怕我再出意外。这时恰好遇到国家自然灾害和与苏联交恶。国家机关实行精兵简政。本来我母亲不属于精简对象。怎么赖我病虚累人,又因为她地主成分成疑。别有用心之人又威胁并举.我妈哪里经得起这个折腾。于是胆战心惊在申请书上签了字。这样名正言顺将我妈精简出教师队伍。
我妈精简后,我父亲弃小镇到画眉卓家山。还带着一个多病的孩子,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靠父亲的薪水养育我们。在村小,我们有一份菜园地。父亲不止会教书,更会种地。他挥臂种菜补贴经费不足。仅管这样,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妈学会了缝纫,偶尔给村民加工衣物收点小费,补贴生活。直到我参加工作,日子才有了盼头。
母亲65年曾大病一场。差点一口气不来。曾经把八岁的我叫到床边准备托付表姐毓芸。这事记得非常清楚。
母亲虽是然有肾病,也时常药不离手。可后来活到差不多89岁。算高寿了。他哥八十三,姐八十一。他们的身体比她不知要好多少倍呢。
我的母亲虽没有收入,全靠父亲后来靠我生活。但她心放得宽,凡事也看得淡。对她的精简下放,她当成因此而長寿,比没简下的好几个活得更長。
这种良好的心态也是她長寿的法宝。
母亲生在富裕人家,学业也不算低。由于長期在外读书,没有历炼的机会。因此生活能力很弱。与父亲组成家庭后,由于父亲太能干,在家里她是被宠爱的对象。记得在画眉村小时,我们上课时间段是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两点。放学后,父亲才开始生火煮午饭。今天想来很不好理解。虽然她六五年患严重肾病,差点离世。但最后总算恢复过来了。而且几年后的身体状况也非常不错。不知为什么一天三顿饭全是由父亲操持。
母亲也有不少长处。我们每年都要养至少一头大肥猪。年关时,杀过年猪后,厨房里的事情大都由她亲自动手。除灌香肠外,很多肉会做成油肉,将宝腊肉放入煎好的猪油里,略加微盐。当油冷却后,半肥瘦的短块状宝腊肉被雪白的猪油封存起来。这样的被取名为油肉可以吃到夏季。
父亲把持着厨房,但基本吃不到香味浓郁的炒菜。父亲做炒菜,根本谈不上厨艺。以炒鸡杂为例。他一般少油,鸡杂也不放豆粉。炒出来鸡杂基本是干、硬。鸡肠硬得咬不动。根本谈不上什么美味。到了七三年,我们家搬到了镇上,与邻居相处,然后有进餐馆的经历。到那时才知道鸡杂是多么好的一道菜啊。母亲做香肠、腊肉、油肉及叶儿粑汤圆等都是一把好手,唯独炒菜厨艺缺失。
我十五岁初中毕业,很想继续读书。可当时要推荐才能上高中。一般来说都要贫下中农的子女才能推荐到。在家里我求母亲,闹着要上学。她们告诉我表姐有同学在石溪凉桥中学,打算通过他们的关系再读一个初中。可是最后没有结果。我的升学只能在睡梦中完成。多少夜晚都在梦里上高中。实在是太心酸了。
后来母亲拿来报纸,说某某大学毕业都下乡了。读书的结果就是当农民。她用当年的铁的事实安慰教育我。不再读书也挺好的。
再后来参加街道工业,与文化很低的朋友在一起。逐渐地没有了继续读书想法。
但邓爷爷复出,到77年恢复高考。这让我重新燃起了求学的希望。
但问题来了,初中是农业中学没有学到多少知识,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不过父母是支持我学习的。
记得一次在饭桌上,母亲突然对我说,如果你考上了中专。我听到了,感到很不可思议,因为我怎么能考上学校呢,那岷江水真的会倒流。
后来事实确实如此。我虽然不断努力,后来参加髙考。成绩是提高了。八一年高考成绩是298分。是名落孙山的分数。但对我是相当尽力而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因为父亲是教师,我顶班从事教育工作,后电大英语专科毕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今天北京工作的学生来拜访我,让我感到努力没有白费。
我也六十五岁了,父母也仙逝多年。现写下这段文字,记述我的成长轨迹,也很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没有虚度时光,在那么复杂的环境下能自信,自立。坚持学习,虽然没有大的成功,但进步是肯定的。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卓光祥于22年3月16日 谢谢阅读。
(作者:卓光祥2022-03-16发于现代诗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