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香滋味浓
赵亚勇
时逢腊八户户忙,精选食材煮粥香。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也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佛陀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故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就像正月十五吃元宵,冬至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一样。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就是用七种蔬果,掺入桂皮、茴香等调味品和以大米煮成的粥,在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普通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更是盛行,道光皇帝曾经做过一首诗《腊八粥》,写道:“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潮如涌,场面很是热闹。
腊八节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和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大米、蔬果等供僧侣们食用。腊八节又称“佛成道节”,这一天寺院要用蔬果和米煮粥,供奉神佛,还要搭建粥棚施粥给贫民,故腊八粥又被尊为“佛粥”。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过一首诗《十二月初八至西村》:“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意思是虽然时值隆冬腊月,但已经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足迹。腊月里人们互相赠送、食用着佛粥(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在老百姓家,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亲友间要相互赠送,切记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腊八粥吃上好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之意。如果把粥送给穷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关于腊八粥民间有许多传说,其中有一个和岳飞有关。南宋时,岳飞和金兵对峙于朱仙镇,时逢数九严冬,岳家军缺衣少粮,挨饿受冻,当地百姓见状,相互转告,纷纷送粥。岳飞和将士们饱餐了“千家粥”后,恢复了元气,军威大振,抖擞精神,大败金兵,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可惜不久后,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没过多久,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于西湖风波亭。岳飞被害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蔬果煮粥,以示怀念。渐渐的形成了风俗,沿袭至今。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节后就进入了过年的节奏,家家户户都要开始置办年货,为过一个丰盛热闹祥和的春节做各种准备工作了。按传统的说法,年就是从腊八开始到来年的正月十五结束。
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温暖着寒冬,融合着亲情。腊八节是登上过年的第一个台阶,腊八粥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透着浓浓的情意,让我们慢慢品味吧。
(作者:赵亚勇2024-01-16发于现代诗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