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进入了数九寒天,正是一年中最适合开展冰雪运动的季节。各地的滑雪场相继开放,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冰雪运动热,尤其是北方各地,简直火爆的出了圈。
其实,冰雪运动早在古代就已经开始,并且是和玩结合在一起的。先出现滑雪,根据史书记载,可以追溯到大禹时期,后出现的滑冰是由滑雪发展而来。滑雪离不开滑雪板,滑雪板是由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冬季使用的一种滑雪工具“木马”加以改进而成的。另一种可以在冰上滑行的工具“乌拉划子”,后来发展为滑冰鞋。南宋时,临安的人们喜欢在西湖里玩划“雪船”,边划船边观赏雪景,既锻炼了身体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还有滑雪、拉雪橇等也很受欢迎。不过,“冰嬉”才是古人的最大乐趣。其中包括溜冰、坐冰槎、打冰球等项目。《宋史》中就有皇帝“幸后苑,观花作冰嬉”的记载。
明朝冰嬉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明万历年间,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说:“阳德门外,冬至冰冻,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床或藁荐(草垫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飞。”明宫词中也有关于冰嬉的描述:“琉璃新结御河水,一片光明镜面菱。西苑雪晴来往便,胡床稳坐快云腾。”
到了清代,冰上运动由于受到清政府重视,有了较大的发展。滑冰、冰上足球和摔跤被列为军事项目,用来训练军队。滑冰还是皇帝每年冬天检阅军队技艺必备的项目之一,当时叫“跑冰鞵”。不仅如此,还在军队中设有专门溜冰的兵种“技勇冰鞵营”。管理溜冰的机构叫“冰鞵处”,教习溜冰技术的称“冰鞵教习”,溜冰的士兵叫“冰鞵”。
后来,冰嬉逐渐从军事演习演变成了专门供皇家娱乐的竞技活动。乾隆时更是开始侧重冰嬉的个人技巧表演,当时表演的花样繁多,技巧水平也非常高超。冰嬉的动作有: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闹海、双飞燕、射箭、爬竿、飞叉、耍刀、使棒、弄幡、翻杠子等。表演的地点设在北海、中南海等西苑三海内。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所绘的《冰嬉图》就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到了清朝后期,冰嬉不再是皇家的专属,渐渐的在民间流行开来。《帝京岁时纪胜补笺》中就有记载:“什刹海、护城河冰上蹴鞠,则皆民人练习者。”
“坐冰槎”则是明清京城女性在冬日的最爱。那时候的北京天气寒冷,一到冬天,护城河常常结冰数尺。这时,很多女性便会结伴来到护城河坐着冰槎在冰上体会“疾如飞梭”之乐。比冰槎更为舒适的是“冰床”,又叫“凌床”、“拖床”、“冰车”,俗称“冰排子”或“冰爬犁”。清《燕京岁时记》有载:“冬至以后,水泽腹坚,则十刹海、护城河、二闸等处皆有冰床。一人拖之,其行甚速。长约五尺,宽约三尺,以木为之,脚有铁条,可坐三四人。雪晴日暖之际,如行玉壶中,亦快事也。”
古代的冰雪运动和现代的冰雪运动实际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现代冰雪运动的许多项目是由古代冰雪运动发展演变而来。看过冬奥会的读者就会发现,笔者所言不虚。
(作者:赵亚勇2024-01-20发于现代诗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