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穷人的富养:带孩子到处旅游
阶层不是想突破就突破的。
穷人可能觉得自己见识有限,制约了自身发展,所以孩子不能再走自己的老路。
暑假到了,就算再穷,也要拼几个月工资,带孩子到处旅游,朋友圈晒娃。
美其名曰,穷人家的孩子要富养,带孩子长长见识。
可带孩子旅游能长见识吗?
能,但效果极其有限,相反,副作用却很大。
反而激发了孩子不着调的欲望。
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多,一旦家长不能满足,落差更多,孩子会变得心浮气躁。
2、富人的富养:花时间花钱提升核心竞争力
富人的眼界,不在于旅游,而再于与生俱来的言传身教。
这种见识是富人见识了生活真相之后,真正地回归到了人生的基本层面。
那就是摈弃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变得沉稳而务实。
因为经过了摸爬滚打的磨练,经过了人生的沉浮,富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能够真正让孩子有见识的事情,不是他看过多少山川风景,而是自己真正的水平如何,自己是否有真正的能力。
3、穷人的选择:将对富裕偏执的追求转移到孩子身上
人穷志短。
古人说的话又实在又扎心。
穷人家的父母,一辈子辛辛苦苦,刚刚解决了温饱,才发现别人已经小康,勉强到了小康,又发现别人已经中产……总而言之,相对贫穷,仿佛就是无底洞,
古人又说:苦竹子生苦笋,泥鳅还在泥巴里面钻。
穷人家庭的无奈在于,即便如此,因为受够了别人的不懈和冷嘲热讽,对富裕的生活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
再苦不能苦孩子。
暑假到了,就带孩子到处旅游一下,有错吗?有错吗?有错吗?
为了培养孩子的富态心里,带孩子游山玩水,阅尽千山。
给孩子买名牌,男孩子也穿防晒衣,女孩子用高档化妆品。
明明家庭就那样,偏偏要让孩子在格局上不输“富二代”。
没有皇子的命,得了皇子的病。
本事没增长,脾气和欲望,倒变得个公主似的。
4、富人的选择:用更好的资源培养真正的能力
穷人的孩子正利用暑假到处旅游的时候,富人的孩子在干啥?
富人早已超脱于穷人思维,更清楚地了解身外之物的本质,更明白什么才是一个孩子真正的竞争力。
每个孩子都应该要有核心竞争力。
那就在提升孩子核心竞争力上面下功夫,培训也好,学习也好,要千方百计培养孩子真正的能力,才能守住财富。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档节目《变形记》,节目组的想法挺好的,为了流量嘛,穷富两边的福利通吃。
结果呢?多年过去了,你们看看穷孩子和富孩子如今发展得怎么样了。
土竹子的孩子还是土竹子,泥鳅还在泥巴里面钻。
看看李湘的女儿王诗龄,田亮的女儿森碟。
那些交换身份体验了一下贫穷的富孩子,得到了精神的洗礼,更懂得了什么对他们有用。
那些体验了一下富裕的贫穷孩子呢?回到真实的家庭后,心理落差极大,反而乱了方寸。
5、育人的哲学:家长的理念要回归基本层面
风水轮流转。
这话听起来没错,可真正导致这句话实现不了的,是家长的认知。
真正的认知是回归基本层面,穷人家的资源相对有限,你就得集中优势资源,专注于提升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富养,把宝贵的暑假,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帮助孩子提升真正的能力。
这就是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是抓主要矛盾,这就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听起来像一个哲学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像不像家长育人理念和财富的关系?
6、家长的思路决定孩子的出路
翻翻你的朋友圈,这个暑假,哪些孩子在外面旅游,都有哪些家庭?再想想,那些安安静静,波澜不惊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难道像没见过市面的样子吗?
弗洛姆说:“父母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小树,那么家长的思路,就决定了这棵树未来的高矮、形状、价值和状态。
对于大部分穷家庭而言,最需要提升的恐怕是家长自己。
懂得了这一点,就不必唯心地以为远方的美景能提升多少孩子的见识,不必虚假地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适用于自己地孩子。
言传不如身教。穷人家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四处旅游,不是超越期望的奖励,不是培养孩子“富养”的心态。
而是回归基本层面,好好学习,有担当和责任,肯吃苦肯奉献,你得想办法拔尖,才能通向更加富足得世界。
惟其如此,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家长文化水平怎样,都能培养出有视界、有志向、有行动、有作为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