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3-05-16 17:44 移动端访问

读诗札记

作者:残苑

读诗札记

文/残苑

由于职业所致,我无法长时间地坐下来读读、写写,每天乘坐两小时的车,间歇性的读一些短文,在手机里录入几十个平台,读得最多的当数诗歌之类的公众号,大刊小号甚至有名的民刊不一一列举,反正现在能读到所有刊物,只要你载入该刊全称点击公众号,均可获得。

霍俊明在读诗时写道:诗歌成为诗人自我的对视、检省、追挽和赎救,这是一种清洗和擦拭,也是自我的重新唤醒和淬沥。记得五年前我购买一本江一郎的巜我本孤傲之人》,读后总觉得有点共震、共醒,无意间写下:

我更冷傲、又孤僻寡言少语

随风清月高四处游荡四处碰壁

却不时传说听闻

有一种声音在叫唤

谁来拯救。尚未熄灭的灯火

照彻人心。一双双沉重的脚步不停

穿越,张望。我停下来冷眼旁观

有种格格不入俗套的感觉

此地无银。冥冥中注定

在不断阅读中,撷取灵感,我同时能更方便地记录点滴,所以诗歌成为我心中的一朵小浪花,"或许感化,连日读韩东/逢海子的祭祀时/不能忘记骆一禾、西川/几个铁哥们还在一起/诗歌的重石压向头顶/浪花飞溅,似血悬殊"。

时常有人觉得疑惑,对一个小商贩来说,哪有时间和精力写些诗文。写下该文,或许是我的回复,因为其间的挤、拼、看、读,才能有所收获。印象最深的是,近期出诗集的温岭本土诗人张于荣,虽然没有过多的交集,我认得他他不认识我,但他从原来的小职员,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运用乘坐车的分分秒秒抓紧学习,几十年抹不去的光影,一直鞭策着、激励着⋯⋯

鱼在游动

身上,纸上,海上

他在续写年华

那些沉沉的,回旋的,暗色的

终被一粒船眼大的渔火唤醒

—— 张于荣《大奏鼓传人》

他得天独厚的经验资源和优势,加诸于他对诗歌创作的虔敬守持,获得了渔业生产和渔区渔民生活方式的第一手资料,这些都是他追求“真实的陌生写作”的正向路径及其诗道所在。(杨斌华《奔赴一场海的辽阔——张于荣诗集<入海>阅览》)

张于荣的写作,也值得所有的写作者来一起反思。《入海》这部诗集的关键词是“海”,那个“入”字,无疑有进入、回到和介入的意思。(李商雨巜“海”的空间与现代人的乡愁一一读张于荣诗集〈入海〉》)

作者自叙中写到:从宏观而言,海洋诗歌写作也从过去想象和视角中大海转变为在场和身体的大海,无论是沉浸式的书写还是仅把大海作为背景抒发个人情绪和思考,都将带来诗歌写作范式的大变革。我也正努力“入海”。

好一个"入"字,进入角色,就会觉得"入"之不易;回到生活本身,"入"之味五色杂陈;介入本体,"入"之汪洋大海。容不得留下回旋余地,我只身在其中,拼命地挤时间"读",看看挤在牙缝里的那些短诗再"读",那为我之所"读"能留下一丁点痕迹而庆幸!

现代诗歌网稿酬及版权声明:

现代诗歌网为原创现代诗歌交流平台,尊重原创作者之一切合法权益,欢迎分享,但如欲转载至其他网站、公众号或使用本站发表之原创作品,必须征得原作者许可。

A、投稿者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下方有现代诗歌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发布于现代诗歌网的诗歌稿酬以打赏为主,优质原创诗歌将发布于微信公众号,有打赏者有稿酬。

B、作品发出一周以后,结算稿酬。

B、稿酬分配比例提高到四六:平台百分之四十,作者百分之六十。

D、当发表作品涉及二个以上作者时,稿酬分配按平台留百分之四十,作者按篇数平分余下的百分之六十。

投稿邮箱

xdshicom@163.com

欢迎投稿:我们尊重每一首原创诗歌,深信所有字符经过心灵打磨后都饱含深情。长期征稿,所有投稿作品均将发布于相关平台。欢迎赐稿!收稿微信号(长按复制):aaaaaliutao

现代诗歌网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